近年來,城關鎮緊跟黨員教育新要求、新形勢,不斷打造“硬設施”、挖掘“活素材”、創新“妙方法”,真正使黨員教育工作“入腦入心入行”。
打造“硬設施”,建設標準化、多層次的學習陣地。堅持結合實際,在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的基礎上,精心打造7個黨員實訓基地、23個黨員教育學習中心、60個黨小組學習點的黨員教育平臺矩陣。有機統籌各層級陣地功能定位,著力實現資源互補、作用互促。黨員實訓基地聚焦黨性教育平臺、活動組織空間、文化宣貫載體三大功能,高標準打造“黨建+文化”開放型教育基地;黨員教育學習中心作為主陣地,聚焦黨員教育、組織生活、讀書研習、榮譽展示等功能,實現“一室多功能”的合理利用,推動黨員教育規范化、制度化開展;黨小組學習點依托社區會議室、活動室,聚焦日常教育、學習交流、活動開展等功能,堅持網格化、區域化、系統化融合共進。黨員教育陣地建成以來,每年平均開展黨員教育學習活動300余次,參與黨員達12000多人次。
挖掘“活素材”,定制跟形勢、接地氣的培訓內容。堅持與時俱進,貼合實際,用新思想鼓足新干勁,用身邊事激勵身邊人。立足黨員實際需求,定期征集黨員學習“微心愿”,制作黨員教育課程表并定期更新,利用電教遠教站點與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播放最新“精品課程”,讓“源頭活水”及時灌溉。依托板張集烈士陵園、南屏山陵園“紅色底蘊”和鳳臺革命早期老黨員“紅色教材”,重新對紅色歷史挖掘、提煉和整合,打造紅色重溫線路,讓歷史“活起來”。通過舉辦“優秀黨員”評選活動、“面對面”走訪談話,深入挖掘保家衛國、干事創業、敬業奉獻等典型事跡,組建專業團隊,精心拍攝《逆行硬漢》等黨員電教片,新媒體平臺播放總量超30萬次。
創新“妙方法”,采用多樣化、針對性的教育方式。堅持嚴肅活潑,激勵為主,學思用融合,讓黨員教育有溫度、接地氣、潤人心。定期組織黨員群眾走進紅色紀念館、村史館、黨員實訓基地,通過“實地觀摩+現場宣講+心得交流”的方式,提升黨員教育吸引力和感染力。依托社區成立23個“宣講小分隊”,社區書記帶頭領隊,鼓勵老黨員、土專家、致富帶頭人積極參與,采用“板凳課堂”“廣場課堂”等面對面宣講形式,用“聊家?!钡目谖巧鷦有蜗蟮貙Ⅻh的新思想、新政策及時傳達到基層一線。針對在外流動黨員,利用微信公眾號、“黨員教育交流群”等平臺常態化推送學習內容,定期開展“學習強國積分大比拼”“一對一”定期線上思想匯報,利用節假日集中“補課”,確保流動黨員教育不斷檔。
(責編:張文慧 初審:金磊 終審:孫友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