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來國的故事
鳳臺在奴隸社會時期,屬于淮南一帶的淮夷部落。是淮上先民虎方淮夷人所建立的氏族方國,叫州來國。夏帝王朝、商代帝乙、帝辛(紂王)時期,曾用兵征服淮夷。公元前1116——1077年,周朝皇室發生內訌,淮夷聯合徐夷(淮夷的分支,在今安徽省泗洪一帶的部落民族)趁機抗周,被周公旦(武王的弟弟)用兵征服。公元前877年——842年,周厲王時期央朝政無道,國人仇怨,淮夷又興師大敗周兵。周朝日漸衰敗,這時,崛起于江漢平原的楚國,滅掉鄰近的姖姓各國,又向中原發展。公元前632年的晉楚城濮之戰楚國戰敗,元氣大傷之后向東挺進,與吳國不斷發生戰爭,居于淮上的淮夷、徐夷部落先后為吳楚吞并。
西周時期,統治勢力向長江和淮河下游地區擴展,先后受封的眾多諸侯小國就有州來。公元前529年,州來國被吳國所滅,前后共存在三、四百年之久。當時州來國的轄區范圍包括今天的淮南市、鳳臺和壽縣一部分,東到舜耕山,北到平阿山與懷遠相連,西北到蒙城、利辛的闞町集以北,西到潁上,南到以淮河和東淝河為界,國都在鳳臺古城。吳滅周之后,鳳臺便成了吳公子季札的封地。
晚期后屬下蔡故地。下蔡,這是繼州來之后,淮南地區又一重要的歷史階段。戰國時期的下蔡是一個諸侯國,它的轄地要比現在的鳳臺大得多。
周武王在位時,蔡國作為周天子的南疆,對周王朝的鞏固起到了積極作用。周天子依靠他的諸侯國威服四夷,天下晏然。周武王死后,周成王年少,周武王的一個弟弟姬旦為周天子的臣相,輔佐成王而代行天子號令。姬旦,因封于魯而相周,史稱“周公”或“周公旦”。周公輔政引起管、蔡兩國的不滿,他們懷疑周公有代成王而自立為天子的野心,于是伙同紂王之子武庚起兵作亂。周公旦奉成王之命興兵平叛,誅殺武庚。管叔鮮死于平叛之役。因為周代“刑不上大夫”,蔡叔度因叛亂罪被放逐,死于流放途中。
蔡叔度死后,他的兒子姬胡吸取教訓,謹慎做人,得到民眾的擁戴。于是復封胡于蔡,為蔡仲?!辈讨僖宰约旱膶嶋H行動獲得周公的賞識,成為蔡國第二代諸侯。蔡仲侯之后歷經15代蔡侯而傳至靈侯。這時,楚國已崛起于江漢平原,成為幅原遼闊,物產豐饒、實力雄厚的蠻夷大國,而為天子戍邊的蔡國又發生了靈侯殺君事件,為蔡國覆亡種下禍根。原來,蔡景侯為太子姬般迎娶了楚國公主,覬覦楚國公主的美貌,做出了私通楚公主的不倫之舉,令太子姬般顏面無存,尊嚴受辱。盛怒之下,太子姬殺死景侯,自立為侯。恰巧,楚公子也殺死了自己的父親而自立為王,即楚靈王。這兩位均以殺父繼位的王侯,相互瞧不起。公元前533年,楚靈王邀蔡靈侯同赴申國,在飲酒過程中,兩位有著相同經歷的人,可能因為話不投機而起爭執,勢力更為強大的楚靈王以殺父之罪為由殺死靈侯之后,興師滅蔡,楚公子棄疾為蔡公。蔡亡。
由蔡叔度至蔡靈侯,為周封諸侯國,史稱“上蔡”。
楚滅蔡三年,公元前530年,楚平王又殺了楚靈王,自立為楚王。楚平王內修政教,外交諸侯,采取了一系列懷柔政策,不但歸還了從鄭國侵占的土地,而且允許陳國、蔡國復國。復國后的蔡國定都于新蔡(古呂國城邑),此時的蔡國依然是楚國的附庸,處處受到楚國的挾制。到了楚昭王時期,蔡昭侯攜帶兩件美裘前去巴結楚王,獻給昭王一件,另一件留給自己。而貪婪的楚國丞相子??瓷喜陶押钭粤舻拿吏?,索取無果,便在楚昭王面前大進讒言,蔡昭侯因此被羈留在楚國三年不許回國。后來蔡昭侯知道了事情的原由,不得已將美裘獻給子常;子常得到了美裘,才讓蔡昭侯歸國。受到如此侮辱的蔡侯怒不可遏,離開楚國之時將隨身的玉佩投進漢水,發誓必雪此辱。他歸國后便來到晉國,請求與晉國一起興兵伐楚。然而,晉國雖為中原諸侯首領,但沒有真正的號召力,諸侯各自心懷盤算,伐楚之舉毫無結果。楚王知道這件事之后大怒,興兵攻蔡。蔡昭侯無法抵擋強楚的攻勢,便把兒子派到吳國作為人質,與吳國結成同盟以共同伐楚,并攻入楚國的郢都。第二年吳國撤兵,楚昭王復國。公元前497年楚昭王興兵伐蔡,蔡國央求吳國出兵抗楚。而吳王夫差認為蔡國太遠,不易相救,便與昭侯商定遷到距吳相近的地方定都;昭侯不與大夫商議便私下應允。于是吳國派兵來救蔡國,隨之遷蔡于州來。
公元前497年,命途多舛的蔡昭侯不得不舉國動遷,國之重寶,近親屬臣浩浩蕩蕩大遷徙,引來怨聲載道。此時的州來,經過淮夷人長時期的經營,是淮南地區的一座重要城池,吳楚為此反復爭奪。蔡國的到來,事實上也是替吳戍邊,吳國坐收漁人之利。公元前493年昭侯準備入吳朝貢,驚魂稍定的蔡國貴族,害怕再一次東遷,于是尋找一名叫利的人殺死蔡昭侯,立昭侯之子繼位。
蔡國遷徙淮南,倚恃與吳結盟而抗衡楚國。由于楚國經歷了破郢之敗,一時間奈何不了蔡國,蔡國便在淮夷人的基礎上經略淮南,經濟得到一定發展,社會漸趨安定。蔡國的都城此前為州來邑,此后為壽春邑,即今壽縣。蔡國的實際統轄地域比今天的淮南市還要大的多。昭侯之后,成侯姬朔在位19年,聲侯姬產在位15年,蔡元侯在位6年,侯齊在位4年。
楚國逐漸的強大了起來,而下蔡歷經五侯,歷時47年。這期間國勢日益衰微,只能在吳國的翼護下維持生存。從70年代發掘的蔡聲侯墓出土文物來看,蔡與吳的關系一直密切,但作為吳楚爭鋒的前沿,下蔡君侯的日子也是不好過的。到了公元前446年,蔡國在存在了二十五代共600年之后,終于被楚惠王所滅亡后,蔡的后裔在今淮南市境生存繁衍至今。
蔡國被楚國滅亡之后,鳳臺為下蔡邑,漢朝時為下蔡縣,魏置下蔡郡,梁置汴郡,稱“汴城”,隋仍為下蔡縣,北宋、金朝時為壽州的州治,宋朝改壽春府,稱“北壽春”,(壽春縣稱“南壽春”)。明朝時并入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