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臺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走進《在線訪談 》直播間

時 間2023年3月1日

嘉 賓

主持人高雙雙

摘 要兩位嘉賓對森林創建、林木種苗培育等方面問題與大家進行交流

直播地址鳳臺縣融媒體中心直播間

訪談實錄

主持人:聽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聽收看鳳臺縣人民政府主辦、鳳臺縣融媒體中心承辦的《在線訪談》欄目,我是主持人高雙雙。今天走進我們演播室的是來自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的兩位嘉賓,他們是:鳳臺縣園林綠化服務中心主任何濤同志(主持人好,聽眾朋友們好?。P臺縣森林苗圃主任桂其兵同志(主持人好,聽眾朋友們好?。?。如果聽眾朋友對森林創建、林木種苗培育等方面問題需要咨詢或投訴的話,現在就可以撥打我們的熱線電話8684887,我們的嘉賓將會在直播間熱情耐心地為您解答。

主持人:非常高興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兩位嘉賓做客我們欄目組,對你們一行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搶抓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合肥都市圈等重大戰略機遇期,把創建森林城市、改善生態環境作為提升城市形象,建設美麗鳳臺重要舉措,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城市建設與鄉村振興同步深化。

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搶抓機遇、主動作為、真抓實干,把縣委縣政府創建省級森林城市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何主任,請您為大家介紹一下我縣創建省級森林城市的具體情況。

何濤: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首先,感謝這個欄目,讓我和我的同事們有機會通過電波和網絡,與廣大聽眾朋友們進行交流。同時,衷心感謝社會各界對我縣林業事業的關心和支持,誠懇歡迎聽眾朋友們對我們的工作建言獻策,多提寶貴意見。鳳臺縣自2021年2月啟動創建省級森林城市工作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和精心組織下,省市林業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森林城市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省級森林城市創建順利通過省林業局組織的專家組驗收。下面,我就我縣省級森林城市創建工作開展情況,向聽眾朋友們作簡要介紹:

鳳臺縣以改善城鄉生態環境、增進居民生態福祉為主要目標,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建設“生態強省”的號召,以林長制改革為總牽引,以“四旁四邊四創”國土綠化提升行動為總抓手,以全民義務植樹為依托,以爭創省級森林城市為目標,秉承“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的宗旨,高標準開展森林城市創建活動。

一、以上率下,高位推動

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省級森林城市創建工作,成立了由熊壽宏縣長任組長,縣直有關部門單位和各鄉鎮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創森工作領導小組。時任縣委常委、副縣長常國輝于2022年2月15日主持召開了創建省級森林城市動員大會,簽訂了造林綠化目標責任書,出臺了《鳳臺縣創建省級森林城市實施方案》等文件。各級各部門把創建省級森林城市作為“一把手”工程,成立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逐級簽訂責任書,形成了縣、鄉鎮、村居“三級”聯動、職能部門密切配合的整體推進機制。

二、科學規劃,掛圖作戰

2021年5月,聘請安徽農業大學編制了《鳳臺縣創建省級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2021年9月通過了專家評審,2022年1月由縣政府批準組織實施。確立了“淮上明珠田園水鄉,鳳棲于林生態新城”的建設理念和“一核、兩屏、一軸、三區、綠廊、多點”總體布局。各級各部門根據總體規劃,深入調查研究、對接細化任務??茖W制定建設計劃,明確時間節點。倒排工期,掛圖作戰,有力地推動了創森工作“從地上規劃搬到圖上”,又從“圖上規劃落到地上”。

三、工程引領,重點推進。重點實施“四大體系”建設,二年累計完成造林面積1547.17公頃。

1、實施生態體系建設。一是深入推進“四旁四邊四創”國土綠化行動。堅持規劃引領,突出重點,加快推進縣道、鄉道兩側國土綠化工作,形成路網和林網,全面提升道路環境。圍繞淮河、江淮運河生態廊道建設工程,營造護堤護渠林、生態景觀林和特色經濟林,精準拓展綠化空間,因地制宜見縫插綠。投資482.3萬元,建設淝左堤退堤工程森林長廊建設,建設森林長廊12.62公里,造林1071畝,栽植無絮楊樹48472株。扎實推進森林城鎮、森林村莊建設,實現鎮村環境優美、生態良好、人居和諧的目標。兩年來創建省級森林城鎮2個、森林村莊24個。二是“三統一”推進高質量農田林網建設。一是統一樹種標準。以省林業局認定的良種中山杉、無絮楊為主要樹種。二是統一建設模式。采取“先培育再移交”模式,政府出資,州來集團提供苗木,縣苗圃栽植養護一年后移交鄉鎮。三是統一時間要求??茖W制定建設計劃,明確時間節點。2022年,實施15個鄉鎮130個行政村的高質量農田林網建設,新建和完善農田林網220公里,栽植中山杉36萬株,折合造林面積6000畝,新增農田林網控網面積約18萬畝,全面完成市下達我縣3年的高質量農田林網“618”提升行動計劃任務,為我縣糧食生產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2、推進產業體系建設。做強中山杉產業。以中山杉良種基地建設為突破,打造平原地區林業產業特色。建設森林苗圃、武集林場、州來集團、農業園區中山杉基地1200畝,培育中山杉苗木200萬株以上。建成安徽最大、全國一流的中山杉良種基地。做大經果林產業。李沖回族鄉經果林產業發展近萬畝。以桂集、丁集葡萄產業為龍頭,全縣經果林產業持續發展。發展生態旅游產業。打造以茅仙洞省級森林公園、鳳凰湖省級濕地公園康養旅游為主的生態旅游。

3、落實文化體系建設。全面貫徹落實《全民義務植樹條例》,逐步推行“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工作,推動義務植樹線上線下融合發展。2022年參加義務植樹適齡公民32.7萬人,完成義務植樹120.6萬株,盡責率97.03%。依托茅仙洞森林公園、鳳凰湖濕地公園,建設森林文化科普基地和濕地文化科普基地。圍繞創建省級森林城市主題,舉辦6次科普教育活動,提高廣大市民生態文明意識。加大古樹名木保護力度。逐樹編制管護措施,落實管護人員,提供保護措施。實施鳳臺一中銀杏、慰農亭皂莢等古樹保護修復工程。

4、加強保護體系建設。一是加大森林資源管護及野生動植物保護力度。加強林業行政執法力度和巡護力度。強化疫情防控下野生動物的保護和監管,全年開展野外巡查355人次,行程4385公里;開展檢查市場、餐飲單位3次,出動執法檢查127人次,發放宣傳資料910份。二是著力開展森林防火工作。全面落實森林防火責任制,嚴格落實值班值守制度和“防火碼”制度。全年開展森林防火宣傳4次,發放宣傳冊2000余份,懸掛防火橫幅200條。不斷強化防火隊伍建設,積極參與防火演練,為打好森林防火的勝仗奠定堅實基礎。三是科學開展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做好美國白蛾發生及防治工作。實施飛防32架次,作業面積12.8萬畝,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目標管理指標全面達標。

四、嚴格管護,鞏固成果

堅持“不栽無主樹、不造無主林”,力求“樹有人栽、林有人管”。一是實行多元化模式管林。對荒山造林、生態公益林建設,積極整合現有林業管護政策,成立護林防火養護隊專業化管護;對國有企業、工商大戶造林,按照“誰栽植、誰管護、誰受益”的原則,實行自營化管護;積極發展林苗兩用林、林下經濟式造林,實現了“長得好、保得住”。二是嚴格管理依法治林。先后組織開展打擊破壞森林資源專項行動10余次。創森以來,未發生重大違法毀林案件。三是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堅持藥防、生防、物防、飛防相結合,扎實開展了美國白蛾、楊扇舟蛾、松材線蟲病等有害生物防控工作,設立測報點20個、監測點40個,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控制在1.75‰以下。

五、廣泛宣傳,心中播綠

宣傳、廣電部門精心策劃方案,組織傳統媒體和網絡媒體全面開展創森宣傳報道。鳳臺廣播電視臺在醒目位置、重要時段刊出標語,開辟專欄,全方位報道創森動態,營造創森氛圍。結合創建森林城市主題,舉辦安徽濕地日、愛鳥周、植樹節等主題宣傳活動,多渠道、全方位、深層次、高密度開展森林城市宣傳,增強全社會愛綠、護綠、植綠的生態文明意識,營造全縣動員、全民支持、全社會參與的建設省級森林城市氛圍,提高市民對森林城市建設的知曉率、支持率和滿意度,使創建工作家喻戶曉、深入民心。

通過省級森林城市創建,我縣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林業產業不斷壯大,生態文明理念廣泛弘揚,群眾幸福感顯著提升。一個森林環繞、碧水穿城、林水相依、林路相襯、林居鑲嵌,生態文化底蘊深厚、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森林城市呈現在人們面前。漫步于這座城市,您會真切感受到綠的彌漫、水的清靈、韻的悠長。茅仙洞森林公園、濟祁高速森林長廊、淮河生態廊道、茨淮新河廊道處處森林掩映,蒼翠欲滴;永幸河公園、利民河濕地花團錦簇、候鳥成群;劉集鎮、李沖回族鄉等森林城鎮異彩紛呈,爭相斗艷。鳳臺的天更藍了,地更綠了,水更清了,城市更美了,群眾對城市環境的滿意度不斷提高。

主持人:森林城市創建,離不開造林,在我縣的森林城市創建中,高質量農田林網建設是一個亮點。請縣森林苗圃主任桂其兵同志介紹一下鳳臺縣高質量農田林網建設情況。

桂其兵:農田林網是農田生態系統重要措施和屏障。鳳臺縣認真貫徹落實《淮南市高質量農田林網建設“618”三年提升行動計劃》,結合鳳臺實際,認真摸底調研,及早謀劃設計,細化分解任務,搶抓春季植樹造林的有利時機,集中人力物力,加大國土綠化工作力度,優化樹種選擇,提升苗木規格,扎實開展高質量農田林網建設“618”行動計劃等造林綠化工作,高標準完成高質量農田林網建設任務。各鄉鎮工作進度、節奏進一步加快,造林區域、重點進一步突出,林網建設成效、亮點進一步呈現。

一、因地制宜,科學規劃,高位推動高質量農田林網建設

近年來,鳳臺縣農田防護林建設呈現一定程度的滑坡,一是因為受楊樹飛絮等因素影響,楊樹的人為破壞現象逐年增加;二是農村土地流轉逐漸成為主流經營模式,小塊田變大塊田,用于栽植林帶的土地減少,新造林地塊難以落實。

為統籌開展國土綠化,發揮好農田防護林對農業生產防災減災作用,更好服務于“生態立縣”戰略,促進鄉村振興,我縣堅持高位推動,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一是成立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領導小組,靠前指揮、統籌謀劃、定期調度。二是建立指標任務清單,對各有關單位實行清單式管理??h政府與鄉鎮、鄉鎮與村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將建設任務進行分解落實,定期考核,嚴格獎懲。三是建立部門責任清單,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凝聚合力、高效推動。四是堅持規劃引領,突出重點,加快推進縣道、鄉道兩側國土綠化工作,做到見路必有樹,形成路網和林網,全面提升道路環境。建立專班督導機制,由縣督查考核辦、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單位抽調專業技術人員組建督查組,按照各鄉鎮承擔的建設任務,進行督導,對行動遲緩、措施不力的單位進行通報問責,有效推動工作落實落細。

二、科學管理,政策驅動,全縣農田林網建設協調發展

我縣堅決落實中央關于制止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部署要求,堅持科學管理,創新提出“三個統一”工作方法。一是統一樹種標準。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原則,以省林業局認定的良種中山杉、無絮楊為主要樹種,有效防止農田林網景觀化,提升防護效益。樹種選購堅持本地生產、本地使用,大幅降低調運距離,提高成活率。二是統一建設模式。采取“先培育再移交”模式,由政府出資,縣州來集團提供苗木,縣苗圃進行專業栽植養護,一年后移交鄉鎮,有效提升樹種質量。三是統一時間要求??茖W制定建設計劃,明確時間節點。倒排工期,掛圖作戰,提前開展造林整地等準備活動,多渠道加大宣傳力度,迅速掀起植樹造林熱潮。

三、強化管理,規范實施,全面提升農田林網建設質量

工程化管理是我縣高質量農田林網建設的核心工作。為了使工程建設實現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管理,縣自然資源規劃局制定了工程管理辦法、作業設計辦法、檢查驗收辦法以及相關技術規程和實施細則,使林網建設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同時,將工作重點放在質量管理上。一是抓好造林作業設計關,各鄉鎮自然資源規劃所落實造林地塊并上圖;二是抓好工程造林的種苗、整地、栽植關,由縣森林苗圃組織起苗、裝車、運輸、栽植和養護隊伍,環環相扣,保證造林成林;三是推行工程建設一把手負責制、質量責任追究制督查考核制等建設管理運行機制,確保我縣高質量農田林網建設工程的健康發展??h四大班子領導對聯系鄉鎮建設情況進行實地督導,協調解決建設問題。

四、多措并舉,加強養護,促進農田林網工程造林成林

為了應對天干降雨偏少的不利影響,確保造林成效,鞏固綠化成果,我縣搶抓有利時機,堅持造管并重,以栽得下,保得住,能成林為目標,按照“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營林、科技、管護三措并舉,精心組織開展新造林管護工作,切實提高新造幼林地和未成林地林木保存率,新造林管護取得良好成效。各鄉鎮建立長效機制,加強后期管護,最大限度提高樹木成活率、保存率,確保種一處、成一處,鞏固好造林綠化成果,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的生態宜居環境。

國土綠化工作是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具體行動,也是增進人民福祉的重要舉措,對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義。2022年,我縣實施15個鄉鎮130個行政村的高質量農田林網建設,新建和完善農田林網220公里,栽植中山杉36萬株,折合造林面積6000畝,新增農田林網控網面積約18萬畝,全面完成市下達我縣3年“618”行動:高質量農田林網建設重點鄉鎮14個,農田林網建設197公里的計劃任務,為我縣糧食生產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3月3日,全市高質量農田林網建設現場推進會在我縣舉行。張勁松副市長對我縣農田林網建設給予充分肯定。指出:鳳臺縣農田林網建設工作領導重視,機制靈活,措施得力,成效顯著,既抓住了植樹造林的關鍵時期,又彰顯了自己的特色,找準了上級精神與本地實際的結合點,實實在在地把全省林業工作會議精神和全市高質量農田林網建設“618”三年提升行動計劃落到了實處,為全市植樹造林樹立了樣板,做出了表率。各縣區要結合自己的實際,認真學習鳳臺縣的先進經驗,進一步推動春季植樹造林工作再上新臺階,再提新水平。

主持人:種苗是林業生態建設與產業發展的基石,是林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請縣森林苗圃主任桂其兵同志介紹我縣的中山杉良種培育情況。

桂其兵:林以種為本,種以質為先。近年來,縣森林苗圃在縣委、縣政府和各級業務主管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下,圍繞縣委縣政府建設“安徽最大、全國一流”中山杉育苗基地的決策部署,一手抓良種生產、一手抓質量提升,建成中山杉等耐濕樹種省級林草種質資源庫、省級中山杉特色林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園,選育省林木良種“皖柏1號”側柏,2019年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授予“全國生態建設突出貢獻先進集體”,2022年被省林業局授予“全省林業系統先進集體”。

一、依靠科技,中山杉繁育成活率持續提高

2017年4月,與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合作,引進國家林木良種中山杉10多個品系。為提高扦插成活率,我們積極加大科研開發力度,組織技術人員科研攻關。一是利用全光照噴霧扦插育苗技術,引進中國林科院研發的ABT、GGR植物生長調節劑,探索提高中山杉扦插成活率的有效方法。二是請專家現場指導。江蘇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專家殷云龍、於朝廣等專家先后來我圃進行技術指導,并共建博士工作站,為中山杉育苗提供技術支撐?,F有中山杉扦插苗床5000平方米,標準化煉苗場20000平方米,利用全光照噴霧扦插育苗技術,繁育中山杉小苗成活率可達90%,居全國領先水平,年扦插繁育中山杉種苗200萬株以上,可出圃米徑2-15厘米成品苗100萬株。

二、政府支持,中山杉產業做大做強

一是實施3400畝的市級、縣級林長責任區域-濟祁高速鳳臺段中山杉育苗基地建設,栽植中山杉林苗兩用林26萬余株;二是實施2000畝的市級、縣級林長責任區域-鳳臺縣省級耐濕樹種種質資源庫建設;三是實施3000畝濟祁高速回填取土坑中山杉育苗基地建設;四是實施鳳臺縣高質量農田林網建設,主栽樹種選擇為中山杉,共栽植中山杉36萬余株。通過以上項目的實施,近五年,每年完成省市下達本地區造林任務的60%以上。目前,鳳臺縣森林苗圃管理的中山杉育苗總面積達8000余畝,真正成為“全國一流、安徽最大”的中山杉育苗基地,形成了平原地區林業特色品牌,中山杉產業的發展,增加了鳳臺縣林地面積1萬余畝,森林覆蓋率增加近一個百分點。

鳳臺縣森林苗圃中山杉良種培育已經實現了集約化、規?;?、產業化,中山杉成品苗木遠銷重慶、河南、山東、江蘇、江西及本省合肥、黃山、亳州、阜陽、宿州、安慶、池 州等地區,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為國內多個地區沿海、沿江、沿淮及低洼地、濕地造林提供了良種壯苗,也為本地區生態文明建設、林長制改革和創建省級森林城市作出了一定貢獻。

三、產業拓展,耐濕樹種種質保存卓見成效

為妥善解決沿淮境內碼頭、堆場集中整治后土地無法復墾的問題,結合采煤沉陷區水域面積大、耐濕樹種品種單一、數量少的特點,2018年3月,鳳臺縣決定對無法復墾的土地進行植樹綠化、涵養水源,建設耐濕樹種種質資源庫2000畝。鳳臺縣森林苗圃受鳳臺縣人民政府的委托開展耐濕植樹種質資源庫的建設,栽植中山杉、水杉、池杉、落羽杉等耐濕樹種9萬余株,被省林業局授予省級林草種質資源庫。項目建設為耐濕樹種良種培育提供了種質資源的收集與保存,淮河岸線碼頭、堆場等廢棄地植被得以恢復,環境得以改善,同時也為廣大市民提供了休閑康養場所。項目建設為耐濕樹種培育提供良種種質,加快發展綠色富民產業,同時加強淮河自然生態系統保護,為轉型發展提供堅實的生態屏障。

謝謝!

主持人結束語:觀眾朋友,我們這一期的《在線訪談》節目馬上就要結束了,非常感謝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的二位嘉賓來到直播室為大家服務,觀眾朋友,我們下期節目再見!

在線提問
*您的姓名:
*您的意見:
*驗證碼: